外观方面,相比于之前精致圆润的“smart”系列车型,这台精灵#5在设计上大量采用越野设计元素,整车线条更横平竖直,车顶行李架、厚实侧裙的设计都让整车看起来更跨界,同时还将提供多种户外装备扩展。
据媒体报道,就交换月壤样品一事,中美两国一直在进行谈判,但目前“希望渺茫”。两位中国行星地质学家透露,“总的来说,美国人想要我们的月壤样品,但我们得不到他们的。”
说起来,航天大国之间交换样本十分常见。前些年美国和日本交换了小行星样品,去年中国也向俄罗斯和法国赠送过月壤样品。再久远一些,1978年,在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前夕,美国向中国提供了1克月壤,以示友好。
值得一提的是,迄今为止,人类已进行的月球采样返回均位于月球正面,月球背面整体相对月球正面更为古老,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因而,此番“嫦娥六号”顺利带回世界首份月背“土特产”,激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强烈的合作交流意愿。对此,中国保持着开放态度,目前已详细公布了月球样品研究的申请流程和开展月球样品国际合作的具体信息。一位欧洲航天局技术官员也表示,欧洲航天机构和科学家将与中国同行密切合作,研究中国月球任务收集的数据和样本。
既然国际航天合作再正常不过,为何中美交流困难重重?要知道,早在2011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沃尔夫法案”,以“反间谍”名义禁止NASA以及与之有合同关系的美国航天企业同中国航天机构进行任何接触和合作,除非得到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国会的批准。自此,这一条款便成为中美航天合作的一大绊脚石,从拒绝和中国共享小天体轨道数据,到拒绝中国科学家参加在美举行的天文学术会议,种种围追堵截的操作,让一些NASA官员都不禁抱怨,“连请中国同行喝杯咖啡都担心被控违规”。
可如今,为了拿到珍贵的月背土壤,NASA与国会合作,为“沃尔夫条款”创建了一个例外,以便NASA资助的科学家可以提交申请。此外,其还在舆论上造势,抱怨、指责“中国太空计划透明度不高”,可谓“酸味十足”。对别人的合作要求说不,自己却予取予求,要求别人“全盘分享”“无偿赠送”,岂有此理?
狭隘霸道的结局是作茧自缚。美国一向视太空为海、陆、空以外的“第四疆域”,要在此疆域保持绝对领先地位。为此,其不惜玩弄政治手段,大搞科技霸凌。但问题在于,搞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手段,能保住自己的先发优势吗?这些年,中国人在忙着造飞船的时候,美国人则在挖空心思造词,一会鼓噪“偷窃美国技术”,一会炒作“残骸失控”,甚至还企图拉盟友搞什么“太空版小北约”。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仅仅迈出一小步,美国人就琢磨着打“星球大战”了,这是魔怔到了何种程度?
再看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计划,在实施开始之后屡屡出现问题。对于美国人能否“2025重返月球”,很多业内人士都表示不太乐观。阻碍科技交流、以政治操控科学之危害,可见一斑。事实证明,“沃尔夫条款”拦不住中国航天前进的脚步,只会阻碍美国自身的发展。
航天是最需要国际合作的领域。不止一位航天员说过,在太空俯瞰人类美丽的地球家园,是完全看不到国界的。“做火箭、做卫星、做‘嫦娥’,别人一个元器件都不卖给你,就是要封锁你,或者说就是要扼杀你……”过去,我们一直是大国科技霸凌的受害者,而恰是经历过一次次被拒之门外的痛苦,我们选择“敞开大门”。中国空间站面向联合国会员国发布合作机会,“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与欧空局等开展合作,“嫦娥六号”搭载了4台国际合作载荷……从探月到探火再到空间站建设,开放合作的成果处处可见。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眼下,随着宇宙探索进入更辽阔的疆域股票配资提现,开放合作越来越成为国际共识。奉劝一些国家早日摒弃“吃独食”的狭隘观念,多为国际合作做点事,否则得不到的就不只是“几克月壤”了。